走“晋”乡村看振兴|山西沁县:“稻蟹共生”打造“立体生态养殖”-环球热讯
央广网长治4月6日消息(记者任重 通讯员魏堃 秦超)清明节前后,十余台大型机械在山西长治市沁县南里镇樊村的百余亩土地上来回穿梭,犁地、翻土,一派忙碌景象。依托便利的水利条件和科学的农田管理措施,樊村发展稻蟹立体养殖,而眼下的“稻蟹共生”作业正式拉开了南里镇春耕备耕的序幕。
大型机械在春耕备播(央广网发 魏堃 摄)
【资料图】
南里镇樊村位于沁县圪芦湖水库下游,水土优势明显,樊村在继承水稻种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200多亩鱼塘,带动了一批养鱼专业户增收致富。
大型机械在来回穿梭(央广网发 魏堃 摄)
以樊村为代表,近年来,沁县南里镇利用圪芦湖水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加大低洼地治理,积极引进各种优秀企业,昔日的易涝地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
机械作业拉开春耕备播序幕(动图制作:赵凯)
作为长治市唯一一家省级优良渔种场和长治市唯一的苗种生产基地,长治德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樊村的长期驻村企业,其苗种供应辐射长治、晋中、晋城三地,辐射养殖农户300余户。如何更好地带动农民一起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村集体与驻村企业合作发展新道路?经过市场调研与评估,德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樊村村委初步达成共识,决定共同试验开发50余亩稻蟹共生产业项目。
南里镇樊村水土优势明显(央广网发 秦超 摄)
从事水产养殖40多年的秦永德,是长治德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沁县水产养殖大户,在他看来,“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具有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特点,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实现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绿色生产。
位于樊村的水产养殖基地(央广网发 秦超 摄)
“蟹苗大约10元一斤,我们预计投放2000斤左右,能收获1万斤,去除成本,每亩稻田蟹纯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水稻亩产能达到1000斤,每斤售价在5元左右。”秦永德对立体生态养殖的利润表示可观。
水产养殖基地内育有苗种(央广网发 秦超 摄)
“稻田养蟹的前景非常可观,希望这次的尝试能进一步带动周边的百姓一起增收致富,希望我们村能再现古镇‘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周云信心满满。
立体生态养殖前景可观(动图制作:赵凯)
据悉,南里镇樊村“稻蟹共生”项目于日前正式开工,6月中旬完成插秧,目前陆续投入蟹苗养殖,预计今年中秋节上市销售。